管仲破厚葬(成语八拜之交怎解)

1. 管仲破厚葬,成语八拜之交怎解?

我们知道古代形容两个人感情好,会有“结拜”的说法,也称“拜把子”。用来形容虽说不是同胞兄弟,却情同手足的朋友。那“八拜之交”这个词大家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这里的“八拜”又是指什么?

八拜之交

八拜之交是旧时候汉族社会的交际习俗,最开始其实指的是世代有交情的两家孩子在谒见对方家长时的礼节。后来经过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为了异姓结拜的兄弟姐妹。这里的八拜之交分别指的是:管鲍之交、知音之交、刎颈之交、舍命之交、胶漆之交、鸡黍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接下来我们逐一来了解。

管鲍之交

这里的“管鲍”指的是公元前七世纪,中国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与鲍叔牙。鲍叔牙相对比较富有,而管仲比较穷。但是他们之间彼此了解,相互信任。

他们合伙做生意,管仲因为家里比较贫困,所以出的本钱也没有鲍叔牙多。但是在分红的时候,管仲拿的却比较多。这让鲍叔牙手下的人十分不爽。

鲍叔牙解释道:“不是他的原因,而是我觉得他家里生活困难,主动给他的”。除此之外,好几次管仲帮鲍叔牙出主意办事,但是最终事情不仅没有办成,甚至还被搞砸。

鲍叔牙也从不生气,还安慰管仲,说道:“事情没有办好,与你出的主意没有关系,只是时机不好,你别介意。”

不论管仲做错了什么,鲍叔牙都从不怪怨他,还会替他向外人解释,极力掩盖管仲的缺点。

管仲也觉得十分感动,叹气说道:“生我者父母,了解我的却是鲍叔牙啊”。就这样,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在后来也成为了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人们也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朋友之间彼此深厚的情谊。

知音之交

“知音”就是知己的意思。在这句话中,说的是俞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情谊。一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这天晚上,俞伯牙望着空中的明月,突然琴兴大发,便拿出随身携带的琴,专心致志的弹了起来。

就在沉醉之时,忽然看到有一个人站在岸边一动不动。俞伯牙心想这人到底为何而来?“先生,不必疑心,我是来打柴的。刚好听到您在这弹琴,被您的琴声吸引,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站在岸边的人说道。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懂什么?于是便问道:“那你说说,我弹得是什么曲子?”打柴人笑了笑,回答道:“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打柴人上船细谈。

两人一边弹一边聊。这也让俞伯牙十分感动,之前从没有人能听得懂自己的琴声。后来经过询问知道打柴人的名字叫做钟子期。两人约定来年中秋再在这里相会。

只是可惜,第二年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但却迟迟没有等来钟子期。经过打听才得知,钟子期因染病不幸去世。在临终前留下遗言,将坟墓修在江边,到了相会的这一天,就可以听到俞伯牙的琴声了。

俞伯牙得知后,万分悲痛。来到钟子期的坟前一边弹奏,一边悲伤的说道:“唯一的知音不在人世了,我这琴还弹给谁听呢?”此后破琴绝弦,再也不弹琴了,以此来纪念自己的知音。

刎颈之交

这说的是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战国时期蔺相如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带着稀世珍宝与氏避出使秦国,后来完璧归赵,受到了赵王的赏识,被封为上大夫。

再到后来又被封为上卿,比将军廉颇的地位还要高一些。这下廉颇有些不乐意了,他觉得自己为赵国拼杀前线,应该是第一大功臣。

而蔺相如只是凭借一张嘴,就官居自己之上,后来便处处排挤蔺相如。但蔺相如并没有跟他作对,处处忍让,见了廉颇都会主动让行。这让廉颇十分惭愧,便坦胸露乳,背负荆条,亲自登门向蔺相如请罪。后来两人成为了共患难的朋友,齐心为国效力。

舍命之交

这个词说的是西汉左伯桃与羊角哀的故事。当初两人结伴到楚国去见楚庄王,但不幸的是途中遭遇大雪天气。左伯桃为了成全朋友,便将衣服与粮食全部给了羊角哀,自己躲到空树中自杀。所以后世将这种深厚的友谊称为“舍命之交”。

胶漆之交

顾名思义,胶与漆是两种十分具有黏性的物品,这两种东西一旦粘在一起,那是无论如何都撕不开的。这一词讲的是陈重与雷义如胶似漆的感情。两人都是东汉年间品德高尚的君子

。他们在年少的时候就一起读书。后来当地太守举荐陈重为孝廉。但陈重却要将功名让给雷义,申请十余次都没有得到批准。第二年雷义也被选拔为孝廉,两人才一起到郡府就职。

后来雷义官拜尚书侍郎,一同撩犯事,受到了处罚。雷义得知后表示愿意独自受罚。陈重也弃职进京,表示愿意为雷义赎罪。最终两人都被罢免,一起回乡。两人的感情也让很多人为之感动,后人称赞两人如胶似漆,肝胆相照。

鸡黍之交

这个词讲的是范式与张劭的事迹。两人都是东汉时期的名士。在上学的时候两人就建立了十分深厚的情谊,但后来因为范式要回乡,他在走之前承诺两年之后会拜访张劭以及张劭的母亲。

两年后范式也如约前往。再后来张劭去世,到下葬那天棺材都迟迟没有入土,一直等到范式来之后,才亲手拉着牵引灵柩的大绳,灵柩才顺利下葬。

后来他又独自留在坟地,为元伯修坟种树后才离开。鸡黍在这里代表的是守信的意思,用来形容两人即便相隔千里,仍旧会如约完成对方的心愿。忘年之交这一词出自《后汉书·祢衡传》:“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

忘年之交

指的就是不是同一辈分,但情谊深厚的朋友。这里说的是孔融与祢衡。孔融喜欢文学,博览群书。而祢衡从小就能言善辩。孔融很喜欢祢衡的才学,而祢衡也觉得和孔融惺惺相惜。当时孔融已经50岁,但祢衡才不到20岁。但两人却成为了很好的朋友,也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忘年之交。

生死之交

相信大家都一定听过这样 一句话:“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这里一共涉及到了三位人物:刘备、张飞、关羽。一位是皇室后裔,一位是逃难勇士,一位是地方财主。三人相识于江湖,相交于江湖,结为生死之交。同心协力,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他们可以抛弃一切,真心诚意同舟共济。绝不同床异梦,只会齐心协力。这样的真感情也让后世所敬仰,是生死之交的典范。

珍惜每一段缘以上就是古代的“八拜之交”。他们那种深厚的情谊,愿意为了朋友牺牲一切的真感情,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反思与学习的。人与人之间能够彼此相识、相知、相惜,这是一种缘分,也是一种福分。如果一生能遇到几个这样的朋友,可以互相倾诉心事,互相疗伤,互相支撑,我们应该珍惜。

平日里有酒有肉时的好兄弟并非真正的好兄弟,只有当在你狼狈扑街的时候,还愿意为你赴汤蹈火的人,这才是真正的生死之交。这是值得你一辈子珍惜的朋友。

管仲破厚葬(成语八拜之交怎解)

2. 明朝第一首辅张居正?

关系好到极致,结局往往凄惨。

张居正(1525年-1582年),湖北湖北荆州人。张居正自幼成名,23岁中进士,隆庆六年(1572年),隆庆皇帝驾崩,儿子万历皇帝登基,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直至万历十年(1582年)去世,共辅佐万历帝朱翊钧10年,这10年,史称“万历新政”。

万历帝登基的时候,明朝立国已两百年余,经过祖上英宗、宪宗、武宗,特别是万历帝祖父世宗朱厚熜“崽卖爹田心不疼”式的长期折腾,此时明朝就像一辆除了喇叭不响哪都响的自行车,快要报废了。

但就在这个时候,上天给大明送来一颗大救星,张居正成功登上内阁首辅的宝座。张居正是什么样的人?资料汗牛充栋,不多说,我只讲几点。

一是忠诚。47岁开始辅助9岁的万历帝,既是首辅,又是帝师,张居正对大明从无二心,忠心耿耿。当然,这也和大明朝盘根错节的权力制约体系有关系,忠诚很容易,不忠诚很难。

二是担当。对中兴大明抱有强烈的使命感,敢负责。有人向万历皇帝打报告,说张居正作威作福。张居正怎么回复万历帝说:“任何人替陛下做事,都免不了作威作福。因为误事的官员必须降黜,尽职的官员必须提升,所以不是威就是福。”张居正有说错吗?没有说错,理就是这个理。这反映了张居正不怕得罪人。但是能这样生硬向皇帝表达吗?这是向皇帝示威吧?我张居正就作威作福,你想怎么样?老张是真糊涂啊。

三是能力。一个天资很高的人,加上敢于担当,这个人的能力会是怎么样?忠诚很多人都能做到,办事的才能也具备,不少人就是缺乏当精神,但张居正特别能担当。张居正当上内阁首辅后,对明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整顿,对许多事项进行了重大改革。总之,在他的治理下,朝廷纲纪恢复,中央威信重塑,赏罚比较分明,吏治大为改善。关键是国库充实了,粮仓满了。

四是自信。自小才华横溢,能力杠杠的,能不自信?他这个自信有点过了头。当时有人说,张居正家有一幅对联:“日月并明,万国仰大明天子;丘山为岳,四方颂太岳相公。”刚才说了,张居正,号太岳。太岳相公就是张居正。这幅对联把张居正和大明天子万历帝相提并论,据说还是足金打造而成的。但笔者分析,这样的对联肯定不是挂在张居正家里,挂在家里是可以被诛灭九族的,那挂在哪里?挂在当时一些官员和老百姓的心里,挂在张太岳自己的心里,可谓自信满满!

崇祯帝在明末极其艰难的的时候曾经说:“抚髀思江陵而后知,得庸相百,不若得救时之相一也。”这就是活生生的国难思良相。

政绩等身的张居正为何死后会家破人亡呢?有果必有因。

先说与万历帝母子的因。万历帝继位时才9岁,这是明朝第二次出现幼年天子,这时,万历帝生母李太后也就30出头,李太后来自一户小买卖人家。夫君隆庆帝死后,留下李太后孤儿寡母,这么大的家业,如何是好?这个女人虽然没什么文化,但是,有小精明,她知道张居正是难得的治世能臣,为此,死死拉紧张居正、信任张居正、依靠张居正,这一点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有了李太后的顶级信任,张居正再联手太监冯保,“内相”“外相”一心,行政效率大大提高。

张居正充分发挥封建皇权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干成了许多以前想干而没有干成的事。大明国势蒸蒸日上的同时,张居正越发骄奢。张居正回湖北老家葬父,32抬大轿,轿内卧室厕所都有,相当于古代房车,戚继光的鸟枪队全程护卫,逢山开路、遇河驾轿,好不威风。戚继光一干人等送的美女,万历帝送的美酒,张居正的日子真是好不快意。说一套做一套,阳奉阴违,贪图享受,两面派。

李太后呢?李太后他爹想封个侯,张居正不同意,说爵位是国家名器,不可轻易封侯。李太后的爹营私舞弊,结果被张居正处罚。李太后(包括万历帝)想盖个庙,张居正不同意,说是皇家要带头节俭。

再说与万历帝的因。张居正有一次教万历帝《论语》,万历帝将“色勃如也”的“勃”字念成“背”字,张居正中气十足地纠正要念“勃”,把万历帝吓得惊慌失措。万历帝说要一些银子,方便赏赐给宫女、太监,这些人工作也很辛苦。张居正说不行,玩物丧志。张居正是聪明人,也知道高处不胜寒,大权不可久握,高位不可久处,万历九年(1581年),万历帝已18岁,张居正上书万历帝,要求退休,李太后说要等万历帝30岁再考虑由万历帝独自处理政务,张居正退休。30岁?没听错吧?这不是羞辱万历帝的智商吗?要知道万历帝他爹36岁就死了。这个小买卖家出生的人看来只合适干小买卖。

三说与官员的因。张居正的工作风格独断专行,排除异己,以屠夫心肠、行雷霆手段,确立了自己在明朝官场绝对老二的位置,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张居正父亲去世涉及张居正“丁忧”问题上,张居正明显做过了头,对按照儒家传统正常反对“夺情”的官员,无情打击。再举个例子,张居正的政敌经常被万历帝发配去边远地区,发配就算了,但这些人常常莫名其妙死在发配的路上,谁干的?笔者不说。

四说与自己的因。严于律人,宽于待己,骄傲自满。自己过着纸醉金迷的奢华日子,却让李太后、万历帝过着紧巴巴的日子。张居正律己不严,放松了对世界观的改造,忘却了初心,权势越盛,越得意忘形。别人说他辅佐皇帝得力,实有宰相之功。张居正说:“吾非相,乃摄也 ”。我不是宰相,是摄政而已。摄政?开玩笑吧?但这就是张居正说的话,狂悖至极。政是随便摄的吗?明朝有过摄政王吗?没有。

清朝多尔衮是摄政王,那是满清统治集团内部妥协的结果,不得已而为之,加上多尔衮是皇叔,才敢称摄政王,但死后还是遭到清算。后来还有摄政王吗?有,末代皇帝溥仪年幼,载沣为摄政王。载沣是谁?末代皇帝溥仪的亲爹。恭亲王奕䜣是摄政王吗?不是,是议政王,议一议,因为恭亲王不是同治帝的父亲,是叔叔。皇叔可议一议,亲爹才摄一摄。你张居正一个外人就敢“摄”,低调、低调,地低成海、人低成王。

万历皇帝朱翊钧

万历十年(1582年),骄奢淫勤的张居正掏空了身体,万历帝给予张居正厚葬。但是不久,就有察言观色的官员弹劾张居正。万历帝的确有点讨厌甚至恨张居正,这么一弹劾,就有人跟风,但万历帝批示:“念系皇考付托,待朕冲龄,有十年辅佐之功,今已殁,姑贷不究,以全始终。”万历帝若能就此打住,就是高手。张居正毕竟是帝师、是首辅,又没有谋反大罪,保全名节,有始有终;上应天意,下承人心;激励后进,为国担当。

察言观色的官员们看到这个批示,嗅到了腥味,看出了万历帝对元辅张先生的不满。官员们兴高采烈,这下好了,既然皇帝认为张居正有错,那就可以扩大化,落井下石的、报仇的、投机的,都来了,发起了一波又一波攻势,弹劾雪片般地飞到万历帝案头。在滔滔舆情面前,万历帝没能及时刹车,最后闹到张居正被抄家、大儿子被饿死、家属发配的结局,就差点掘坟鞭尸了,才智平平、年少无知的万历帝,最终被别有用心的官员们玩

那十分倚重、信任张居正的李太后怎么没有加以劝阻?刚才说了,这个小买卖家庭出身的人是干不了大买卖的,张居正人都死了,不必再依靠,虽说不是过河拆桥,只是河已经过了,桥塌就塌了,不修了,算了,由他去吧。

张居正该不该处罚,按照大明的律法,张居正该处罚,抄家抄出10万两银子,可杀头。当年朱元璋规定,官员贪污60两银子,剥皮充草,但后来这一规定再没有执行,著名清官海瑞同志在隆庆、万历年间呼吁要恢复这个规定,把大小官员吓得差点尿裤子。

作为劳苦功高的元辅,作为谆谆教诲的帝师,万历帝的确不该将张居正搞得身败名裂。在古代,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生如父子,把为帝国做出巨大贡献的张居正彻底打倒,受伤的不仅仅是张居正一家,最受伤的是大明朝、是万历帝,隆庆以来好不容易修复的君臣关系,因此一事,又走向恶性循环。万历帝亲政了,宵衣旰食了几年,有效果吗?非但没有效果,反而越来越糟糕,吵吵闹闹,君臣暌隔,互不信任,国本之争一争就是近20年,纲纪越来越废弛,大臣越来越不靠谱,皇帝越来越颓废,国事越来越糟糕。万历帝死后24年,大明灭亡,明史云:明实亡于万历。万历帝后悔啊,世间已无张居正,世间也无后悔药。

如果对天命真正有所敬畏,张居正就不会如此专权跋扈,胡作非为。好事干了一火车,坏事也干了一高铁。

如果对天命真正有所敬畏,万历帝当时就不会顺水推舟把张居正搞得家破人亡,不只是才智平平的问题,大恩成怨,千古君臣佳话毁于一旦。

刚猛、高调的张居正给后人于历史教训,可以说,世间已无张居正。实干、低调的曾国藩成为后世学习的楷模,并影响至今。

3. 还有谁既是忠臣又是权臣?

南宋宰相韩侂胄

韩侂胄(1152年-1207年),字节夫,北宋著名宰相韩琦曾孙。父亲韩诚,于绍兴初年娶宋高宗赵构吴皇后(后定策立宁宗)的妹妹;而韩侂胄自己又娶吴皇后的侄女,还是宋光宗次子赵扩(后来的宋宁宗)夫人(后为皇后)韩氏的叔祖父,世代为皇亲国戚。韩侂胄以父任入官,宋孝宗末期,韩侂胄官至以汝州防御使、知閤门事。

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宋孝宗传位给太子赵惇,赵惇是为宋光宗。但是宋光宗此人有隐形的精神疾病,皇后李凤娘泼辣嫉妒成性,结果宋光宗被折腾得疯疯癫癫的,甚至连自己父亲都不去看望了,以至于父子失和。宋孝宗死的时候,宋光宗都不去主持葬礼,宋光宗的不忠不孝引起了公愤。

葬礼即将举行,金国的吊唁使节也将来到,皇帝再不出来实在说不过去,于是宰相留正请求立嘉王赵扩为太子,宋光宗一会说:“不能立储君,他会抢我位子的。一会又说:“很好,可以。”到晚上又送来皇帝御札,上写八个字:“历事岁久,念欲退闲。”

到底什么意思呢?是要立太子呢?还是要禅位呢?大臣们去问,宫中传出的圣旨总是那么费解,最后传出的御书写了十六个字,只有留正看到,只见他脸色发白,吓得魂不守舍。第二天早朝,留正假装中风倒在地上,第二天就乘上轿子逃出城去了。

宰相跑了,一时间朝内人心惶惶的,群龙无首。另一个宰相赵汝愚一看这样不行,再折腾下去要沦为天下笑柄了。赵彦逾这时候说了关于立嘉王的事情,赵汝愚一看只能强行实行禅位了。为使政变名正言顺,就要争取太皇太后吴氏的支持。赵汝愚找来韩侂胄,因为他的母亲是吴氏的亲妹子,和内侍也比较熟。韩侘胄同意,就赶紧托人送进密信。谁知太皇太后吴氏为人谨慎,历来不肯轻易与外臣交接,阅完信,她严厉地斥责:“此事岂可轻言!”但又带口信给赵汝愚,要他耐心一些。

赵汝愚觉得还有希望,要韩侂胄再去见太皇太后。第二天,韩侂胄去求见,一时进不去,正在宫门徘徊,被内侍头关礼看见,问他为何进而复退,韩侘胄犹豫着不肯说,关礼指天为誓,韩侘胄方才说出赵汝愚等的密谋。关礼丢下一句:“你在此等着,我去说!”转身就进去了。

最终太皇太后同意立赵扩为帝,最后赵扩在群臣的拥戴下登基,是为宋宁宗,这事情史称“绍熙内禅”。宋宁宗登基后,赵汝愚和韩侂胄矛盾立马显现,韩侂胄想要个节度使当当,赵汝愚过河拆桥,不理会还出言侮辱。韩侂胄记在心里面,于是找机会扳倒赵汝愚。

赵汝愚斗不过韩侂胄,被流放,同时,跟随赵汝愚理学的人也被牵连,于是造成了“庆元党禁”。此时北部蒙古崛起,金国内部因为黄河决堤泛滥造成农民起义,在内忧外患之中南宋看出了金国的衰弱。此时韩侂胄也希望建功立业能够名垂青史,而宋宁宗也希望改变宋金之间这种不对等的关系。于是,韩侂胄与宋宁宗商量,决定北伐中原恢复故土是最好的方法。

北伐消息一出,群情诏下,大家士气大增。韩侂胄见此,大力宣扬宋高宗时代抗金名将的英雄事迹,在镇江为韩世忠建庙,又封岳飞为鄂王,还削去秦桧的爵位,将其谥号改为“谬丑”等等。一时国人群情激愤,大有北上踏平金国一雪前耻的气势。与此同时,战备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宋宁宗下诏要求各级中央官员和诸路将帅积极推荐将才,并在各地动员大量军队,打造武器、车船,准备与金朝一决雌雄。

公元1206年4月,宋军不宣而战,一下子夺回了金国境内的十几个城市。5月,宋宁宗下诏书北伐,但是宋军自隆兴议和以来,一直没有再经历战争,此时的将领大

多靠资历与家世得以升迁,缺乏实战指挥能力,与当年的抗金名将如韩世忠、吴玠等人不可同日而语。士兵承平日久,大多没有作战经验。

宋军先胜后败,此时,西线的吴曦发生叛变,使得金军大规模南下,又一次打到长江边上。于是韩侂胄急了,要与金国人议和,金国开出了割地赔款并且要韩侂胄的脑袋。韩侂胄见求和不成,于是自出家财二十万,继续作战。此时,礼部侍郎史弥远与后宫杨皇后勾结等人勾结在1207年11月调动禁军将韩侘胄杀死,之后派人通告金国韩侂胄已死的消息,让还在金营的宋使继续与金人谈判。

1208年4月,宋使将韩住胄等人的人头交给金朝,宋金两国又一次签订合议,史称“嘉定和议。”金宋关系改为伯侄之国,宋朝向金国赔款300万白银等等侮辱条款。金国金章宗将韩侂胄人头献于太庙,然后将其安葬在韩琦墓边,给谥号“忠缪”,就是说韩侂胄自始至终都忠于自己的国家,但是最终却被这个国家所抛弃。

因为韩侂胄禁绝理学,使得理学人士在修撰《宋史》的时候将韩侂胄纳入奸臣传,真的是匪夷所思。

4. 能度过小冰河时期打败李自成皇太极吗?

诚邀。

在我国,明朝是汉族建立的最后一个大一统政权,明朝在我国历史上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厉害的朝代也有衰落的那一天。

明思宗,也被称为崇祯帝,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也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公元1627年,信王朱由检继位。

继位为帝的崇祯帝面临的局势很严峻:内有魏忠贤为首的阉党祸乱朝政,外有后金逐渐崛起,对大明虎视眈眈。那么这时候崇祯帝是怎么做的呢?1627年11月,崇祯帝抓准时机铲除了魏忠贤的羽翼,使魏忠贤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然后一纸诏书,贬魏忠贤凤阳守陵,旋之下令逮治。在其自缢而死后,下令磔尸于河间。此后,将阉党二百六十余人,或处死,或遣戍,或禁锢终身,使气焰嚣张的阉党受到致命打击。

那么假使崇祯帝重用魏忠贤,没有对他进行清算,明朝能否会延续下去呢?

就当时的政局而言,天启帝朱由校在位时,懈怠国事,一门心思放在木匠活上,于是他把大事交给魏忠贤处理,这就给了魏忠贤一个大肆揽权,排除异己的机会。魏忠贤的所作所为使得明朝政局更加混乱,一大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被排挤,朝堂里都是魏忠贤的党羽,这对明朝极为不利。

在我国,帝王都是大权独揽的代名词,每一个帝王都希望自己能一手遮天,自己说的算,这就衍生一句话: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崇祯帝也不例外,他也不会让魏忠贤大权独揽。

魏忠贤党羽遍布朝野,他气焰最嚣张时,甚至有人为他建“生祠”,这一切在明熹宗时没人说什么,到了明熹宗去世,明思宗继位,他不见得会容忍,所以魏忠贤的结局是注定的。任何一个帝王都不会允许手下有如此权势,在明一朝虽然有宦官权势滔天,但是帝王想要解决他们只是一句话的事情,魏忠贤的作为已经触动了崇祯帝的神经,打破了底线,结局悲惨也是必然的。

明朝末年不缺魏忠贤,缺做事的人。魏忠贤最大的影响就是:搅乱了朝局,破坏了政治风气,这样的人是不可能被留下的。

所以崇祯帝继位之初第一件事就是:铲除魏忠贤,这是为了巩固统治,虽然到了后来结局不尽如人意,但是魏忠贤被铲除是必然的,崇祯帝是不可能继续任用他的,更不可能和他一起对付农民起义军和后金。

5. 曹操在白门楼上为何听从刘备的意见杀了吕布?

吕布是三国时代最强的武将,他弓马娴熟,号称“飞将”。在很多的战场上,都能够看到吕布的身影。他率领的骑兵是当时最精锐的骑兵,而他和他的坐骑赤兔马被人称作“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称雄一时。

但是,吕布此人虽然武力超群,但是声誉极差。最主要的一点,他是被当时的人公认的见利忘义,轻于去就的人。他在刚开始是丁原的部下,后来被董卓引诱,就杀了丁原去投奔董卓。在董卓那里,他受到董卓的器重重用,情同父子。可是就是因为和董卓的小妾有私情,就翻脸杀了董卓。

后来在关中战败后,他来到关东。先是投奔袁术,后又投奔袁绍,都没有什么好的结果。在走投无路的时候,被陈宫推举,袭取曹操的兖州,逐渐成为一路诸侯。他和曹操作战失败后去投奔徐州的刘备,不久就趁刘备出征袭取了徐州。

最后吕布在袁术、曹操和刘备这些势力中来回争斗,最终被曹操和刘备一起包围在下邳。最终,背信弃义的吕布众叛亲离,在白门楼被曹操擒获。

吕布被擒后,为了活命对曹操百般乞怜。史书在当时是这样记载这段历史的:

布请曰:“明公所患不过於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太祖有疑色。刘备进曰:“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太祖颔之。布因指备曰:“是兒最叵信者。”於是缢杀布。

我们看这一段历史,就感觉有几个疑点。那就是,刘备和曹操之间的关系。曹操和刘备是表面和睦,内心猜忌的关系。在处理吕布的问题上,为什么曹操会听取刘备的意见,他不怕上了刘备的当吗?

其实,我们看这一段记载,就应该能够看出来,如何处理吕布,曹操在事先已经有了打算。只是在最后实施的时候,他犹豫了。这是因为,吕布给他的诱惑太大了。

我们知道,曹操本身就是个爱才之人。他用人的标准就是唯才是举。吕布的武力是当时最强的,尤其是他的骑兵更是天下无敌。如今吕布满口讨饶,要归降于自己。这样杀了他似乎十分可惜,这让曹操感到迟疑。

曹操犹豫主要还是两个原因,一是当时马上要对袁绍作战,正是用人之际,对吕布这样的武将杀之可惜。如果能够收为己用,肯定会大大提高自己军队的战斗力。二是吕布口口声声投降,杀了他对自己的名声会有一定的影响。

在这个时候,刘备看出了曹操的犹豫,于是他向曹操劝说,让他汲取丁原和董卓的教训,免得将来落得个丁原和董卓的下场。曹操同意了刘备的意见,杀了吕布。

刘备和曹操互为死敌,他这次向曹操进言,实在让人难以捉摸。如果他真的想害曹操,那么他应该让曹操收下吕布,然后再从中取事才对。为什么要替曹操除了这个隐患呢?

这是因为,刘备已经看出了曹操的心意。曹操肯定要杀吕布,那种迟疑只是故作深沉。刘备如果不按照曹操的心意说话,反而会引起曹操的猜忌。因此,刘备选择了进言杀了吕布。

这是因为,刘备曾经想将吕布收为己用,可是反而被吕布抢占了基业。但是,刘备心里知道,自己收服不了吕布,曹操可不一定收服不了。如果曹操收服了吕布,那曹操的势力如虎添翼,更无法对敌了。所以,让吕布去谋害曹操这一招是有风险的。

如果杀了吕布,就消除了一切风险。吕布一死,对大家都没有影响。而且刘备在曹操那里还得到了信任,两全其美,刘备何乐而不为。

而曹操自己呢,他本意就是要杀吕布的。在听到吕布的乞降后,曹操马上在心里开始了盘算。他在衡量留下吕布会出现哪些利弊。

留下吕布,曹操就多了一员大将,正如吕布所说,自己的骑兵在吕布率领下,肯定会战斗力大大提升,会对以后的战争有很好的作用。

可是,从弊端来看,留下吕布的好处也就仅此而已,而弊端则是一大堆。首先是吕布这个人狼子野心,两面三刀。他不是屈居人下之人,在利害面前,他丝毫不讲道义。留下吕布,以曹操多猜忌的性格,怎么能够放心?

第二,曹操马上就要和袁绍交手。袁绍的势力要远强过自己,以吕布的性格,到那个时候,吕布再反叛自己,投奔袁绍。那么曹操就成了养虎为患,自食其果了。

第三,自己手下收降了大批的吕布的将领和士卒。这些人中,有背叛吕布的,见到吕布被重用肯定会心里不安。而那些同情吕布,被迫投降的人,会暗中拥戴吕布。这无异于曹操自己分裂自己的军队,得不偿失。

曹操经过一番的考虑,已经下了杀吕布的决心。但是,他为了考验刘备,故意给刘备说话的机会。当刘备说出吕布不能留的意见后,他就坡下驴,杀了吕布。

曹操用采纳刘备的意见的形式杀了吕布,既向大家显示了他爱才不忍的一面,又将罪过推给了刘备。果然,吕布临死不抱怨曹操,反而谩骂刘备是无信之人。这样一来,投降曹操的吕布军队,都会感恩曹操,不齿刘备。这样,曹操也就达到目的了。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6. 我觉得孟子比论语要好?

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既有《论语》,则有《孟子》。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史记》说: “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图。 但是我们仔细比较他们,却也发现很多不相同的地方。

最明显的,《论语》中所叙述的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不如孟子凡事紧张。所以大成至圣能够以“君子坦荡荡”的风格,避免“小人长戚戚”的态度去保持他的悠闲。

孔子令门人言志,只有曾皙最得他的赞许。而曾皙所说的,大致等于我们今天的郊游和野餐,“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与这种态度截然相对的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张。

孔子还说饭菜不做好,这样不吃那样不吃,衣服也要色彩裁剪都合式。

孟子却毫不忌讳地提出“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

而且“老羸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这样的话也经常出现在他的嘴中。

孔子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论语》中,“仁”字出现了66次,没有两个地方的解释完全相同。但是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

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

孟子则没有这样犹疑。

他曾斩钉截铁地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

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一句话里看出。

这种道德力量,经他解释,纯系内在的由自我产生。所以他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也就是宣示人人都能做圣贤。

孔子对“礼”非常重视。孔子虽然称赞管仲对国事有贡献,但仍毫不迟疑地攻击他器用排场超过人臣的限度。

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礼”的原则反对厚葬颜渊;又因为“礼”的需要,孔子见南子①,使子路感到很不高兴。

孔子虽不值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孟子就没有这样的耐性。

齐宣王称病,他也称病。他见了梁襄王,出来就说:“望之不似人君。”

鲁平公没有来拜访他,他也不去见鲁平公。

他对各国国君的赠仪,或受或不受,全出己意。

他做了齐国的吊丧正使,出使滕国,却始终不对副使谈及出使一事。

这中间的不同,不能说与孔孟二人的个性无关。

或许《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也有影响。但是至圣和亚圣,相去约两百年,中国的局势,已起了很大的变化。

孟子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是春秋时代的末期。孟子的生卒年月,虽不能确定,但是他最活跃的时间,也县战国时代的前中段。

《孟子》一书开场即提到他见梁惠王,那是公元前336年的事,距离战国开始

7.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具体有哪些学派?

百家争鸣中的“百”,是一个成数,极言其多。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主要经典:《论语》《孟子》《荀子》。主张“仁政”“厚葬”“博施济众”“有教无类”“祭神如神在”“反求诸己”等。

墨家。代表人物:墨翟。主要经典《墨子》,主张“尚贤”“非攻”“兼爱”“节葬”等。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商鞅。主要经典《韩非子》《商君书》。

道家:老子、庄子。代表作:《道德经》(又名《老子》《道德真经》)《庄子》(又名:《南华真经》)。

农家。代表人物:许行。观点没有独立成书,见《孟子》。

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子,邓析子、惠施等。名家代表作是《公孙龙子》和《邓析子》,以思维的形式、规律和名实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哲学派别,所以称名家,也称“辩者”、“察士”。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将其与“儒家”、“道家”等并列为“六家”。名家以擅长论辩著称,他们在论辩中比较注重分析概念。

兵家。代表人物:孙武、孙膑,主要经典:《孙子兵法》《孙膑兵法》。

阴阳家。代表人物:齐国人邹衍。阴阳家的学问被称为“阴阳说”,其核心内容是“阴阳五行”,阴阳学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哲学思维之一。司马迁在《史记》中称阴阳家的学问“深观阴阳消息,而作迂怪之变。”《吕氏春秋》、《淮南子》、《春秋繁露》则直接受到邹衍学说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游客”,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ynstorm@foxmail.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
(145)
战地2142修改器(推荐一些能联机的FP
上一篇 2024年01月10日
暂无数据
下一篇 2024年01月10日

相关推荐

  • 祖茂(周泰这些东吴名将的武功和功绩该如何排名)

    太史慈肯定是东吴的第一猛将。但说实在话,太史慈的战绩很不理想,有点名不符实的感觉,他从来没有杀死过一个有名有姓的敌将。远不如甘宁。...

    2023年11月08日
  • 凛遥(free郁弥第几集出现)

    2.在这一集中,香坂的青梅竹马、游泳社的新成员郁弥被介绍给了主角们。他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和自己的梦想。他表示自己想加入游泳社,不仅仅是为了和香坂在一起,更因为他对游泳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2023年11月16日
  • 黄油猫悖论(有什么类似于薛定谔的猫的理论)

    有人可能会质疑条件2的发生,而2来自于墨菲定律——当事情有变化的可能,无论这个可能性有多小,事情总会往不好的方向发展。...

    2023年11月20日
  • 禾斗(青岛银座自助餐营业时间)

    青岛银座自助餐的营业时间是上午11:30到下午2:30,下午四点三十到晚上九点,其中,晚上7:30以后,有额外的优惠价格青岛银座自助餐名字叫禾斗嗯,这家自助的性价比还可以,虽然价格不低,但是因为可以吃到无限次的哈根达斯,还有很多的海鲜水果,因...

    2023年11月21日
  • 腊月的农历时间(冬月和腊月有什么区别)

    农历十一月为“冬月”又称“子月”称“建子”。农历十二月,也就是汉族民间俗称的“腊月”。之所以叫“腊月”,是因为“腊”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的“祭”名,有“冬至后三戌祭百神”之说。...

    2023年11月23日
  • 郑天乐(余小渔和郑天乐在一起租房是哪集)

    郑天乐从外面回来,余小渔谈起了郑母的事情,郑天乐立即来了火气,要求余小渔不要多管闲事,余小渔只觉莫名奇妙,搞不懂为何郑天乐与母亲老死不相往来,郑天乐见余小渔依然提起母亲的事情,他非常生气,从沙上站了起来,要求与余小渔约法三章,第一个规则就是不...

    2023年11月24日
  • 分组设计(错位相减法和分组求和法的区别)

    错位相减法主要应用于等比数列的求和,通过将数列中的项进行错位相减,得到一个或多个等比数列,从而方便求和。例如,对于等比数列{a[n]},其公比为q,首项为a[1],我们可以通过错位相减法求得其前n项和S[n],即:...

    2023年11月25日
  • 张锐敏(现当代文学史上有哪些山东籍作家)

    一成就心态——成功人士的心里支柱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首先必须树立成就的心态。也就是说,先要立志。要敢于去梦想,这样才有实现的可能。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要么是你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无论我们做什么...

    2023年12月02日
  • 张玲玲(张玲玲律师是新乡市那个律师事务所地址)

    1张玲玲律师所在的律师事务所地址是新乡市中原西路XXXX号。2这个地址是据人们在网络上收集到的信息,可能会因为时效性等原因存在变化。3如果需要确定该律师事务所的最新地址,可以咨询当地的司法部门或者在该律师事务所的官方网站上查看相关资料。...

    2023年12月26日
  • 视屏播放器下载(能免费看各大网站视频的手机app)

    推荐“完美看看app”。这是一款非常好用的手机视频播放软件。在这里,它拥有各种类型的视频资源,还支持高清、蓝光等多种不同的画质可以自由选择,完美带给用户们更好的观看体验,免费观看各大视频网站上的VIP付费视频,免费下载。...

    2024年01月01日
返回顶部